2020 CPGPS論壇三號通知
2020 CPGPS論壇
主題:衛星導航新思路、新技術及新應用
三號通知
主辦
全球華人導航定位協會
承辦
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
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天地時空”論壇
贊助
上海華測導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網址
http://202.127.29.4/shao_gnss_ac/cpgps2020/
2020年11月12~14日
中國·上海
目 錄
全球華人導航定位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hinese Professionals in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s,CPGPS)是一個非贏利性國際學術組織。協會創立于2001年,其宗旨是建立一個從事導航定位技術的全球華人學術組織,目的是培養和促進全球華人在這一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從而提升本領域華人的科學研究水平和成就。協會目前擁有會員400余人,遍布世界20多個國家和地區。CPGPS匯集了一批全球最優秀的導航定位領域的華人科學家、企業家、工程師和決策者,許多會員在國際導航定位學術界和產業界非?;钴S,并且具有十分重要的國際影響力。
為持續推進我國衛星導航技術的研究,充分展示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定軌、定位、導航與授時等方向的最新科研與應用成果,探討下一代衛星導航系統發展的新思路、新技術及新應用,由全球華人導航定位協會主辦,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承辦的“2020 CPGPS論壇”將于2020年11月12-14日在上海召開。會議將邀請全球衛星導航定位及授時領域的專家學者進行學術交流與研討。“2020 CPGPS論壇”采取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線下參會地點為中科院上海天文臺,會議同步全程開啟Zoom線上直播方式。
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簡稱上海天文臺)成立于1962年,其前身是1872年建立的徐家匯天文臺和1900年建立的佘山天文臺。目前上海天文臺包括徐家匯園區和佘山科技園區兩個部分。上海天文臺以天文地球動力學、天體物理以及行星科學為主要學科方向,同時積極發展現代天文觀測技術和時頻技術,努力為天文觀測研究和國家戰略需求提供科學和技術支持。在基礎研究方面,擁有若干具有國際一流競爭力的研究團隊;在應用研究方面,上海天文臺在北斗導航定位、深空探測等國家重大工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上海天文臺設有天文地球動力學研究中心、天體物理研究室、射電天文科學與技術研究室、光學天文技術研究室、時間頻率技術研究室5個研究部門。擁有甚長基線干涉測量(VLBI)觀測臺站、國際VLBI網數據處理中心、1.56米口徑光學望遠鏡、60厘米口徑衛星激光測距望遠鏡、全球定位系統等多項現代空間天文觀測技術和國際一流的觀測基地和資料分析研究中心。上海天文臺是中國VLBI網和中國激光測距網的負責單位。
上海天文臺現有工作人員282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國家高層次人才28人、研究員及正高級工程技術人員70人、副研究員及高級工程技術人員118人。設有天文學博士后流動站和博士生培養點,在學碩士生70人、博士生99人、在站博士后16人。
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北斗團隊是北斗系統建設的核心力量,主要包含3個方向:時頻、激光和時空數據處理。時頻方面,上海天文臺北斗導航時間頻率技術團隊現有成員30人,完成了北斗系統地面和星載氫原子鐘及時間頻率系統相關技術研究和設備研發;參與了從北斗一號至北斗三號的系統工程建設,承擔了北斗地面運控站時間頻率系統、導航衛星星載氫原子鐘等重大項目。激光技術方面,研制了北斗地面運控激光測量系統,實現了北斗衛星厘米級精度的星地距離測量;國內率先實現了千赫茲重復率衛星激光測距全天時觀測,最遠測量距離達38800多公里;通過技術積累和應用,研制了國內首套可移動式全天時衛星激光測距系統,成功應用于北斗衛星厘米級精度激光測距。
時空數據處理方向,上海天文臺北斗信息處理團隊現有職工20 余人,碩博研究生30余人。在基礎研究方面,開展了參考框架確定、地球自轉、衛星精密定軌定位、地殼形變及其物理機制等理論和方法的研究,建立了上海天文臺GNSS分析中心。在服務國家戰略方面,負責研制了北斗系統的地面運控信息處理系統,在北斗局域測控的情況下,推動北斗實現了國際先進的服務性能,使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成為服務種類最多的衛星導航系統。
相關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總裝科技專項一等獎、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學會科技進步特等獎等獎項10余項。
葉叔華 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 院士
劉經南 武漢大學 院士
楊元喜 地理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院士
高 揚 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
方 鵬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
王金嶺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
陳 武 香港理工大學
韓紹偉 武漢夢芯科技有限公司/武漢導航院
張克非 中國礦業大學
陳銳志 武漢大學
施 闖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葛林林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
Jade Morton 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der
馮延明 澳大利亞昆士蘭理工大學
劉志趙 香港理工大學
王建國 加拿大約克大學
楊東凱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金雙根 中科院上海天文臺
孟曉林 英國諾丁漢大學
張小紅 武漢大學
大會主席:
袁運斌 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
大會副主席:
陳俊平 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
學術委員會委員(姓氏筆畫):
王 堅 北京建筑大學
牛小驥 武漢大學
方 鵬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
盧曉春 中科院國家授時中心
馮紹軍 千尋位置網絡有限公司
許國昌 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
杜明義 北京建筑大學
李博峰 同濟大學
何秀鳳 河海大學
張 勤 長安大學
張小紅 武漢大學
張榮之 西安衛星測控中心
陳俊平 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
鄭南山 中國礦業大學
郝金明 信息工程大學
柳響林 荷蘭Fugro Intersite
姜衛平 武漢大學
趙齊樂 武漢大學
袁運斌 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
夏林元 中山大學
黨亞民 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
徐天河 山東大學
徐愛功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
徐培亮 日本京都大學
高 偉 哈爾濱工業大學
耿江輝 武漢大學
黃丁發 西南交通大學
章紅平 武漢大學
彭軍還 中國地質大學
葛茂榮 德國地學中心
葛林林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
戴禮文 Intelligent Solution Group
大會主席:
沈志強 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
執行主席:
陳俊平 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
組織委員會委員:
唐正宏 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
朱潔 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
陳肖 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
周旭華 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
宋淑麗 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
周善石 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
曹月玲 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
譚偉杰 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
王彬 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
鞏秀強 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
秘書:
于洋 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
1、采取線下主論壇和線上分論壇結合的方式,分組包括:
第1組:衛星軌道與鐘差技術(召集人:胡小工、施闖、涂銳)
第2組:精密定位與授時技術(召集人:趙齊樂、耿江輝、周善石)
第3組:衛星導航與科學應用(召集人:徐天河、葛茂榮、李星星)
第4組:高低軌導航增強技術(召集人:張小紅、金雙根、張益澤)
第5組:導航信號體制與設計(召集人:陳銳志、宋淑麗、李敏)
第6組:組合導航及產業應用(召集人:姜衛平、張勤、樓益棟)
2、線下主論壇
此次主論壇不設分會場,各組特邀報告在同一個報告廳進行。
會議地點:上海天文臺天文大廈3樓報告廳
線上全程同步開通Zoom網上會議平臺直播。
3、線上分論壇
通過評議的投稿,將通過Zoom平臺進行線上口頭報告。
Zoom會議ID:617 4130 5874,密碼:34775202
【特別提醒】:2020年11月11日北京時間8:00-17:00開通Zoom平臺測試,請各位線上口頭報告以及線上聽報告的人員提前進入Zoom會議室進行測試,若有問題隨時聯系會務組。
會議具體議程請登陸會議網頁查看:
http://202.127.29.4/shao_gnss_ac/cpgps2020/
請參加線下交流的人員提前注冊,匯款時間截止至2020年11月9日20:00,匯款時請備注匯款人姓名+CPGPS2020會議費。注冊繳費之后請留好匯款憑證,并將匯款人所在單位開票信息(發票抬頭)發至郵箱:cpgnss2020@shao.ac.cn,以便會務組提前開具發票。
線下參會注冊費:2000元/人;線上參會:免費。注冊費匯款賬戶:
名稱: |
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 |
開戶行及賬號: |
工行上海市華山路支行,1001271509014467262 |
備注: |
匯款人姓名+CPGPS2020會議費 |
會議資料領取時間:2020年11月11日-14日
會議資料領取地點:上海天文臺天文大廈1樓大廳
會務組聯系方式:
譚偉杰:15021150261
于洋:18918992151
王彬:15972209173
主辦方CPGPS將組織發表Journal of GPS特別???,以增強論壇交流的效果。邀請各位學者會后積極投稿,歡迎提交論文英文全文至JGPS編委會郵箱jgwang@yorku.ca。
推薦入住酒店(CPGPS會議 協議價,含早餐)
1、亞朵美影酒店( 徐家匯店,上海市徐匯區文定路 199號)
訂房電話 15775690442
高級大床房:周中(二三四) 600元 /天;周末(五六一) 550元/天;周日 500元 /天。雙床房 650元 /天。
2、新東亞酒店(上海市徐匯區南丹東路238號)
訂房電話18049800618
高級房(單間 /雙床)380/天;豪華雙床房420元/天;套房 500元/天。
1.大會特邀專家
劉經南 |
院士 |
武漢大學 |
孫和平 |
院士 |
中科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 |
2.分會特邀報告專家(姓氏拼音)
姓名 |
職稱 |
單位 |
報告題目 |
蔡昌盛 |
教授 |
中南大學 |
手機端四星座GNSS頻間數據質量特性與精密定位性能分析 |
曹月玲 |
副研究員 |
中科院上海天文臺 |
北斗星基增強系統算法及性能分析 |
陳銳志 |
教授 |
武漢大學 |
高精度室內定位技術的發展現狀與挑戰 |
陳武 |
教授 |
香港理工大學 |
北斗衛星變軌期的精密定軌 |
杜蘭 |
教授 |
信息工程大學 |
LEO廣播星歷參數設計 |
馮紹軍 |
正高工 |
千尋位置網絡有限公司 |
High Integrity SSR Correction Services for Autonomous Vehicles |
高偉 |
教授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基于量子陀螺/光纖陀螺監控的導航技術研究進展 |
高揚 |
教授 |
卡爾加里大學 |
AI-Enabled GNSS Systems |
葛茂榮 |
教授 |
德國地學中心 |
多種空間大地測量技術數據的聯合處理 |
耿江輝 |
教授 |
武漢大學 |
智能移動平臺與高精度北斗/GNSS定位 |
郭靖 |
副教授 |
武漢大學 |
武漢大學IGS第三次重處理產品的初步分析 |
何秀鳳 |
教授 |
河海大學 |
GNSS遙感技術在水庫水位測量應用 |
黃丁發 |
教授 |
西南交通大學 |
面向大規模并發用戶的網絡RTK格網化虛擬參考站技術 |
黃觀文 |
教授 |
長安大學 |
北斗實時衛星鐘差估計的基準問題 |
姜衛平 |
教授 |
武漢大學 |
衛星導航定位技術在土木工程安全監測中的應用與挑戰 |
李博峰 |
教授 |
同濟大學 |
北斗/GNSS長距離高精度RTK關鍵技術 |
李浩軍 |
教授 |
同濟大學 |
GNSS衛星鐘差模型化及分析 |
李星星 |
教授 |
武漢大學 |
高中低軌衛星網絡精密軌道確定及導航定位增強 |
李子申 |
副研究員 |
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研究院 |
多模GNSS全球實時電離層與智能手機高精度定位方法 |
樓益棟 |
教授 |
武漢大學 |
協同精密定位技術及系統研究進展 |
盧曉春 |
研究員 |
中科院國家授時中心 |
空天一體化時頻基準建立 |
陸明泉 |
教授 |
清華大學 |
從信息系統的視角看衛星導航系統的發展 |
牛小驥 |
教授 |
武漢大學 |
車載GNSS/INS組合導航用于自動駕駛——尚待解決的若干問題 |
潘樹國 |
教授 |
東南大學 |
GNSS-PPK定位解算質量控制評價及在航測無人機中的應用 |
涂銳 |
研究員 |
中科院國家授時中心 |
北斗衛星軌道機動識別和監測探討 |
王成 |
副研究員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衛星導航與電離層天氣 |
王堅 |
教授 |
北京建筑大學 |
異構信息約束的UWB高精度室內定位方法研究 |
王建國 |
教授 |
加拿大約克大學 |
Generic Multisensor Integrated Kinematic Positioning and Navigation Along with Comprehensive Error Analysis |
王盾 |
研究員 |
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 |
低軌導航增強-信號實現與面臨挑戰 |
王潛心 |
教授 |
中國礦業大學 |
1Hz GNSS電離層相位閃爍因子構建方法 |
蔚保國 |
研究員 |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
低軌導航增強的若干認識與實踐 |
聞德保 |
教授 |
廣州大學 |
電離層層析反演不適定問題研究 |
伍曉勐 |
高工 |
上海華測導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
華測導航PPP-RTK系統進展 |
徐天河 |
教授 |
山東大學 |
水下高精度導航定位關鍵技術 |
張小紅 |
教授 |
武漢大學 |
低軌導航星座增強精密定位與電離層建模 |
張寶成 |
研究員 |
中科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 |
電離層加權非差非組合PPP-RTK:理論模型與實驗結果 |
張益澤 |
博士 |
東京海洋大學 |
多GNSS系統PPP-RTK原型系統及性能分析 |
章紅平 |
教授 |
武漢大學 |
智能駕駛中的定位地圖一體化技術 |
趙齊樂 |
教授 |
武漢大學 |
北斗三號衛星精密定軌面臨的挑戰和應用展望 |
周善石 |
正高工 |
中科院上海天文臺 |
北斗導航系統RNSS服務性能初步評估 |
周旭華 |
研究員 |
中科院上海天文臺 |
低軌衛星精密定軌及高中低軌融合處理 |
朱祥維 |
教授 |
中山大學 |
無人系統智能可信導航技術 |
3.線上口頭報告在后續大會日程中進行發布。
會議具體日程后續在會議網頁發布。
http://202.127.29.4/shao_gnss_ac/cpgps2020/
附件下載: